2024年浙江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马哲考点(8)
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
1.社会经济结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所谓经济是指与一定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社会生产关系或适应于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制度。在这个意义上,经济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上层建筑赖以建立的基础,它决定社会的形态。
(1)生产力及其构成和性质
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自然以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实际能力,体现着物质资料生产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是一个结构非常复杂的系统,主要由实体性要素和非实体性要素构成。
生产力的实体性要素指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这三个物质要素。其一,劳动对象是劳动过程中被改造或加工的一切对象。劳动对象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未经加工而直接纳入生产过程的自然物;一类是经过初步加工后作为劳动成品或半成品而纳人生产过程的原材料(人造物)。没有劳动对象就不可能形成现实的生产力。随着生产的发展,加工过的原材料在劳动对象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劳动对象不仅是生产力的必要因素,而且规定着生产的具体内容和发展水平。其二,劳动资料是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物质资料和物质手段。劳动资料是劳动者和劳动对象之间的媒介体,是一个包括生产工具以及动力、能源、运输、仓储、控制、信息等子系统在内的庞大物质系统。其中,生产工具是最主要的、决定性的子系统,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其三,劳动者是具有生产经验和技能并实际从事物质生产的人。劳动者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劳动者既包括以体力支出为主的体力劳动者,也包括以智力支出为主的脑力劳动者。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智力支出在劳动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而生产力越发达,脑力劳动者就越趋向成为劳动者的主体部分。在生产力的三个实体性要素中,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统一又称生产资料,是生产力中“物”的因素,劳动者则是生产力中唯—能动的“人”的因素,因而劳动者是生产力中的主导性因素。
除实体性要素外,生产力中还包括教育、管理、科学技术等一些非实体性要素,也称“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自然界是物质的,生产力作为改造自然的力量也必须是物质的,因为只有物质的力量才能改造物质的世界。所以作为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还不能直接实现对自然的改造,必须加入生产过程,物化到生产力的实体性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中去,才能将物质的力量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实现对自然界的改造。在当代社会中,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系统中最主要的非实体性要素,也被称为“第一生产力”。
生产力的性质体现在物质技术构成和社会结构形式两个方面。物质技术构成指劳动者使用什么样的工具进行生产,社会结构形式指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主要表现为集体性生产和个体性生产的区别。生产力的性质决定了生产力具有客观物质性、社会性、历史性的特征。①生产力的物质性是指生产力是由物质要素构成的物质力量,其形成、发展、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产力对于每一代人而言都是一种不可选择的客观力量,是前一代人实践的结果,又是后一代人实践的起点和物质基础。人们只有从现实的生产力出发,并遵循生产力本身的发展规律,才能创造出更高的生产力。②生产力的社会性是指生产力是在人的劳动过程中形成的,并且只存在于人的劳动过程中,因而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力量;生产力是由无数个人的劳动能力构成的,而且是通过一定的社会结合方式形成的社会力量,形成社会的生产力。③生产力的历史性是指生产力不会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而是随着人们实践活动的变化而变化。生产力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2)生产关系及其构成、性质和类型
生产关系的含义和构成。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关系,体现着物质资料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生产关系也是一个结构非常复杂的系统。从动态看,生产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从静态看,生产关系分为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形式三个方面。在动态和静态的统一中,我们可以将生产关系的结构概括为三个方面:其一,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其二,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的地位和相互交换关系;其三,产品的分配关系以及由它直接决定的消费关系。在生产关系的三个方面中,一方面,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和核心,它决定着人们在生产和交换中的地位以及产品分配和消费的形式等其他两种关系,决定着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另一方面,在生产和交换过程中,人们的地位及其产品分配和消费形式又体现并巩固着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类型。根据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的不同,可以把人类历史上的生产关系分为两种性质不同的基本类型:一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二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其中,生产资料公有制类型的生产关系中又包括原始公有制的生产关系和共产主义公有制的生产关系等具体形式;生产资料私有制类型的生产关系中又包括奴隶主所有制的生产关系、封建主所有制的生产关系和资本家所有制的生产关系。公有制生产关系的基本特点是: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人们在生产中处于平等地位、产品分配上不存在剥削。私有制生产关系的基本特点是:生产资料归剥削者所有而劳动者没有或很少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和分配中存在着人与人压迫与被压迫及剥削与被剥削的不平等关系。无论哪一种类型的生产关系及其具体形式,都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生产关系具有物质性、社会性和历史性。所谓生产关系具有物质性是指:其一,生产关系实质上是人们在生产中形成的经济关系、物质利益关系。其二,一定的生产关系总是同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性质、变化、发展归根到底也是由生产力的水平、变化、发展决定的。所谓生产关系具有社会性是指:其一,生产关系是属人的关系。生产关系是在人的劳动中形成的,并且只存在于人的劳动过程中,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关系。其二,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生产关系实质上是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劳动者个体的劳动能力正是通过生产关系才形成社会的生产力的。所谓生产关系的历史性是指任何生产关系都不是永恒不变的,它总是随着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的,生产关系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3)生产关系与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基础
社会经济结构亦称社会经济制度,是指一定社会中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生产关系的性质取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这意味着,当某一社会中存在着多种生产资料所有制时,也就存在着多种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就是该社会的经济结构、经济制度。
社会经济结构中有多种生产关系,各种生产关系在社会经济结构中的地位、作用是不同的。其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又称经济基础,它体现着社会的经济关系。理解经济,基础范畴要注意:其一,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但不是任何生产关系都归人经济基础,经济基础特指占统治地位的那一种生产关系。其二,经济基础是占统治地位的那一种生产关系内部各方面的总和,即所有制关系、生产中的地位和交换关系、分配和消费关系三方面的总和。
经济基础在整个社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经济基础作为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支配着其他生产关系,从而也就决定着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另一方面,经济基础决定着包括社会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在内盼上层建筑,从而也就决定着整个社会形态的性质。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 2024年浙江成人高考高起点《英语》冲分习题附答案(23)03-16
- 2024年浙江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必看重点题目及答案09-25
- 2024年浙江成人高考高起点《英语》冲分习题附答案(17)03-16
- 浙江2020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考试大纲五08-07
- 2020成考政治辩证法复习资料04-14
- 成考专升本《政治》复习重点(8)04-26
- 浙江高起点《英语》历年真题作文模板(3)11-12
- 2021年10月浙江高升专数学考前知识点二06-08
- 2020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提分训练(古诗词二)08-26
- 2021年浙江高起点《语文》预习试题及答案七01-12
- 2021年浙江成人高考专升本民法考点练习题:法人(三)03-03
- 2021年浙江成人高考专升本民法考点练习题:法人(四)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