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成考了解成考 报名流程报名流程 加分政策加分政策 真题汇总 18-23年真题汇总 成考办电话成考办电话

咨询热线

15700080354 (点击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考试题 > 正文内容

2024年浙江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马哲考点(7)

时间:2023-11-17 10:03:57 作者:储老师

学历提升

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作为社会现象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与发展的必不可少的物质前提和物质基础,并对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与发展起着复杂的、深刻的作用,其中生产方式的作用具有决定的意义。

1.地理环境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地、动植物、矿物等。地理环境亦称自然环境,所谓“自然”是指其相对于人类的对象性、自在性,非人类本身,所谓“环境”是指其与人类之间的相关性、交互性,非大自然的全部。

(2)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方面,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影响因素。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一定的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必要前提和物质基础。人类首先是生物,对于其赖以为生的自然环境,有着非常复杂而严格的要求和高度的依赖。没有一定的、适合人类生存的阳光、空气、水、土地、动植物、矿物等环境条件,人类就不可能产生、存在,当然更不可能谈到社会的发展。

第二,地理环境的特点直接制约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即制约着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人类不仅生存于一定的自然环境之中,而且要通过改造自然的活动,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物质生活资料,即从事生产。生产活动所处理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一定的自然环境的特点,如自然资源的丰厚、多样性、易开发性等,对生产的类型、布局、效率及生产发展的方向、速度、潜力、可持续性等有着直接的制约作用。例如,人类的农业文明基本上都诞生于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的大河流域。

另一方面,地理环境不是人类社会发展最终的决定性因素。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地理环境不能直接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一种社会制度的性质根本上是由这个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类型决定的,地理环境不会起直接的决定作用。例如,地理环境相同的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可能是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却有可能是相同的;地理环境优越的国家,社会制度未必先进,地理环境恶劣的国家,社会制度未必落后。

第二,地理环境不能直接决定社会制度的变化。一种社会制度的变化根本上是由这个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的,地理环境不会起直接的决定作用。例如,发生地震、海啸等重大变化时,社会制度未必会发生重大变化,地理环境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时,社会制度却可能发生剧烈的动荡甚至革命。

(3)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绝非简单的索取与供给的关系。人类在向自然索取必要的生活资料,大大提高了人类生存质量的同时,由于过度的贪婪和挥霍,也造成了某些自然资源的枯竭,导致了社会发展的不可持续;人类在改造自然,做了许多有利于改善自然环境工作的同时,由于认识的肤浅和急功近利,也做了许多破坏环境、污染环境的事情,甚至造成了令人类自食恶果的环境灾难。凡此种种,可以统称为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并非始自今日。在古代,由于生产的范围窄、规模小、深度浅、水平低,再加上科学技术不发达、人口稀少等,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还不显著,所以环境问题也就不被人们注意。但近代以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生产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口的快速膨胀等等,都使得环境的恶化日益加剧,并呈现出明显加速趋势,迫使人们不得不正视环境问题。关于遏制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京都议定书》的签订和哥本哈根会议的召开及其引起的巨大反响,就是人们对环境问题忧心忡忡的集中体现。

环境问题说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不能离开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去孤立地静止地看待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而应该将其视为一个存在着复杂规律与动态平衡的巨大系统一生态。我们既要反对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为了局部的、短期的利益,便毫无顾忌地掠夺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也要反对走向另一个极端,诅咒技术、放弃发展、剥夺发展中国家的人民谋求发展的权利。我们应该倡导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把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人口因素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人口因素

人口因素是指作为物质资料生产和人自身生产的主体的人们的总和,包括人口的数量、质量、密度、构成、分布、增减、迁徙等。

(2)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方面,人口因素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影响因素。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一定的人口因素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必要前提和物质基础。人是社会的主体,没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就形成不了人类社会,更谈不上人类社会的发展。例如,因灾害、战争、疾病等原因导致人口数量急剧下降,无法维持人口再生产,最终导致某种文明湮灭的事情,在历史上屡见不鲜。而通过战争掠夺人口、向人口稀疏的地方移民等也都曾是推动生产发展的重要手段。

第二,人口因素的状况直接制约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人既是物质资料生产的生产者,又是物质资料生产的消费者,所以人口因素的状况必定会直接制约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例如,就人口数量和质量而言,在生产力以及教育、科技不发达的时代和地方,生产的发展主要依靠劳动力的数量,人口数量的增加就意味着劳动力的增加,而劳动力的增加就意味着财富创造者以及财富的增加,所以就会出现“多子多福”的观念,出现“越穷越生”的现象。反之,在生产力以及教育、科技比较发达的时代和地方,生产的发展更多依赖劳动者的质量。在这种情况下,人作为物质资料消费者,其生存成本不会减少,但作为物质资料的生产者,其教育开发成本却大大增加,因此人口数量过多,反而会对社会的发展带来压力,所以就会出现越是近现代,生育率越低,越是发达地区,生育率越低的现象。

另一方面,人口因素不是人类社会发展最终的决定性因素。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人口状况不能直接决定社会制度盼性质。决定一个社会制度性质的是这个社会的生产方式,而不是它的人口状况。因为一个社会的人口状况,与这个社会制度的性质并无本质的联系。例如,人口状况相同的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可能不同;而人口状况不同的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又可能是相同的。

第二,人口状况不能直接决定社会制度的变化。社会制度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由这个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导致生产关系的变革而引起的,决定社会制度更替的是社会的生产方式。例如,在人类历史上.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与人口因素的重大变化之间并无必然关系。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的期间和地方,人口状况未必发生重大变化,而人口状况发生重大变化的期间和地方,社会制度也未必发生根本变化。

(3)人口因素与计划生育

人类社会要存在和发展就要维持两种最基本的生产,一种是物质资料的生产,一种是人自身的生产,即人口的生产。这两种生产的内容不同,形式不同,规律也不同,但这两种生产的主体都是人,目的也是人,所以是密不可分的,必须相互适应,否则必定会相互干扰,从而最终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

人类很早就注意到人口问题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同姓相亲,其生不蕃”等观念就代表了中国古人从社会的、科学的等角度对人口数量、质量问题的认识。总的来说,从原始社会到整个农业社会,人们对人口问题大多从积极的一面去认识,倾向于“多子多福”。正如我们前面所分析的,这与那个时代生产力及科学的发展水平等有关。但工业革命以来,随着机器的普遍使用和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社会对劳动力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于对劳动力数量的要求,于是人们开始从消极的一面去认识人口问题。一些比较极端的学者和政治家们几乎把人类的一切不幸都归罪于“人口过剩”,甚至主张用战争、种族灭绝等反人类的手段解决人口问题。这些认识都是简单、片面和不科学的。我们知道,人口因素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不是简单的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不能离开社会发展所可能提供的资源负荷和物质基础以及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去孤立地、片面地、抽象地看待人口问题。例如,中国比较多的人口一方面造成了中国人均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占有率偏低等问题,使我们背负着沉重的“人口包袱”,另一方面也为中国的现代化提供了大量优质而廉价的劳动力和巨大的消费市场,使我们享受了“人口红利”。西欧一些发达国家过低的生育率一方面推动他们高度重视发展教育和科技,更多地通过提高劳动效率来推动社会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人口结构“老龄化”严重,社会福利体系不堪重负等社会问题。

认识和解决人口问题也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简单地说人口是多好还是少好,生育率是高好还是低好。人口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必须与当时当地的社会发展相适应。今天,我们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有了越来越丰富和深刻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很多行之有效的计划和调控手段。与此相应,在人口问题上完全的放任态度和自发状态也应该而且必须有所改变。当人类社会不仅可以把握物质资料的生产,也可以有效地把握人口的生产的时候,人类才可以真正把握自己的命运。

3.生产方式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生产方式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简称生产方式,是指人类改造自然以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它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是一定的生产力与一定的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内容,体现着生产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形式,体现着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2)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①这就是说,在物质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中,社会的物质生活具有决定的意义;而在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等全部社会物质生活中,生产方式又具有决定的意义。因此,在影响社会历史发展的各种要素中,起着最终的决定性作用的是生产方式。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条重要基本原理。

生产方式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产生。生产方式即劳动方式,人类在劳动中不可避免地要结成一定的物质关系或经济关系,亦称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构成了社会的经济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人与人之间一定的政治的和思想的社会关系,亦称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囊括了人与人的一切社会关系,构成了整个社会。由此可见,一定方式的生产劳动不仅把动物改造成了人,还让人结成了社会。

第二,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存在。人类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是多种多样的,一般可分为物质活动、政治活动、精神活动,其中政治活动和精神活动尤其复杂多样,形成了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多样性。但社会活动无论怎样复杂,都必须有一个简单的,却是必要的前提,就是人首先要活着,然后才能从事其他活动,而人活下去所需要的一切生活资料都只有通过一定方式的生产劳动才能产生出来。

第三,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一个社会,无论政治制度的性质,还是意识形态的性质,根本上都是由那个社会的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的,而一个社会的经济制度就是那个社会生产方式中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所以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会有什么样性质的社会制度。

第四,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变化。在社会的发展中,生产力总是不停地进步的。当生产关系不能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时,生产关系就会进行某些量变水平的调整,这种调整是在原有生产方式内部进行的,称为社会改良或改革。当生产关系无论怎样改良或改革都不能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时,生产关系就会进行某些质变水平的改变,这种改变是以新的生产方式取代原有的生产方式,称为社会革命。所以,一种社会制度的变化,无论是量变,还是质变,无论是经济制度的变化,还是包括经济、政治、思想等在内的整个社会制度的变化,最终都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  第五,生产方式决定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影响作用的性质、方式和大小。如前所述,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都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但这种作用不是直接的决定作用,而是通过与生产方式的结合才得以间接地实现的。例如,一条流动着的河流,就其本身而言,只是遵循自然规律在流动而已,无所谓好坏,只有与一定生产方式相联系时,我们才能区分“水灾”与“水利”。可见同样的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实际作用取决于生产方式。又如,同样的人口数量在此生产方式中可能是不足的,在彼生产方式中可能是过剩的,同样的人口质量在此生产方式中可能是高的,在彼生产方式中可能是低的。可见同样的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实际作用也取决于生产方式。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考试提醒

学籍查询:3月初

微信公众号

考生交流群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微信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

在线咨询

APP
下载

联系微信
联系
微信
扫描
二维码
反馈
建议
回到
顶部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