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成考了解成考 报名流程报名流程 加分政策加分政策 真题汇总 18-23年真题汇总 成考办电话成考办电话

咨询热线

15700080354 (点击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考资料 > 正文内容

2024年浙江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章节考点(5)

时间:2024-03-05 16:50:25 作者:储老师

学历提升

艺术接受

考点1 艺术传播的涵义

艺术传播值得是艺术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是艺术信息在社会系统中的运行。艺术传播具有公共化与个人化相互交融的特点。它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艺术信息传递给艺术接受者,使其得到扩展。

考点2 艺术传播的要素

构成艺术传播的五个要素是艺术传播主体、艺术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传者和传播效果。

艺术传播主体即艺术传播者,是指艺术传播活动中控制与发送艺术信息的人或机构。艺术传播内容是指通过传播媒介传送的艺术信息。传播媒介是用来承载并传递艺术信息的载体和渠道。受传者是指艺术传播活动中接受到艺术信息的受众。传播效果是指艺术信息在传播活动中产生的效应及其对受传者的影响程度。

考点3 艺术传播的方式

艺术传播的方式有很多种。历史上先后出现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和网络传播等方式。在现代社会中,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有:现场表现传播方式、展览性传播方式和大众传播方式。

1、现场表演传播方式。现场表演传播方式,是指传播者与受传者面对面进行艺术信息传播的方式,具有沟通直接、手段多样、反馈及时、互动性强等特点。如戏剧、音乐会等。

2、展览性传播方式。展览性传播方式,是指在一定的场所陈列艺术作品,供观众直接接受3、艺术信息的传播方式。如在美术馆、博物馆或广场等举办的画展、雕塑展等。

大众传播方式。大众传播方式,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进行大规模艺术信息传播活动的方式,主要包括报刊、广播、影视、网络等。

考点4 艺术鉴赏的性质

艺术奖赏是一种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受众为主体的欣赏活动,是接受者在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对美术作品的价值、属性的主动选择、吸纳和扬弃。它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再创造活动。具体表现在:第一,艺术作品必须经过鉴赏主体的审美再创造活动,才能真正实现其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第二,鉴赏主体对艺术作品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而是积极能动的再创造;第三,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讲,艺术鉴赏同艺术创作一样,也是人类自身主体力量在审美活动中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实现。

考点5 艺术鉴赏的主体能动性

(1) 对艺术作品审美娱乐属性的享用。

(2) 对艺术作品审美认知属性的认知。

(3) 对艺术作品文化价值的阐释。

(4) 对艺术作品形象或意境的再创造。

考点6 审美期待

审美期待是艺术鉴赏的准备阶段,指接受主体在欣赏之前或欣赏过程之中,心理上往往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式,它使接受者具有审美需求,并希冀在欣赏中得到满足。

审美期待可分为形式期待、意象期待和意蕴期待。形式期待指形式鉴赏者由于艺术作品的类型或形式特征而引发的期待指向;意象期待指接受者由于作品中特定的意象或形象而引发的期待指向;意蕴期待指接受者由于作品呈现的深层的审美意蕴、人生哲理和情感境界而引发的审美期待指向。

考点7 鉴赏流程

鉴赏流程包括直觉与感知、体验与想象、理解与创造。

1、直觉与感知。艺术直觉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具有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审美感知是指人们在注意审美对象形式特点的同时,也已开始关注审美对象的意义。鉴赏活动往往是在直觉与感知的心理基础上开始的,它将使鉴赏者完成对作品形式美的注意和对其意义的初步感受。

2、体验与想象。在鉴赏活动中,主体以自身审美经验为基础,潜入作品情境之中进行审美体验,不断推进与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的交流与融合。同时由于审美想象和联想的展开,鉴赏者可以与作品或艺术家进行交流,洞察其深层意蕴,并逐渐生成审美愉悦。

3、理解与创造。理解既包括对于作品的形象、情境、形式、语言的审美认知,也包括对于作品整体价值的追寻。艺术鉴赏的结果是接受者审美再创造的完成。鉴赏者对于作品中形象、情境、典型和意境的补充与完善,正是审美再创造的结晶。

考点8 审美效应

审美效应主要表现为共鸣、净化和领悟。

1、共鸣。共鸣是指在鉴赏过程中,接受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命运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不同时代、阶级、民族的鉴赏者,在鉴赏同一部作品中,可能会产生相同或相近的审美感受,也可称作共鸣。

2、净化。净化是指接受者通过对艺术作品的鉴赏和共鸣的产生,使情感得到陶冶、精神得到调节、人格得到提升的状态。

3、领悟。领悟是指接受者在鉴赏艺术作品时,由此引发的对于世界奥秘的洞悉、人生真谛的彻悟以及精神境界的升华。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审美效应。

考点9 艺术批评的性质

艺术批评是根据一定的思想立场和美学原则、理论体系,对以艺术作品为中心的一切艺术现象进行理性分析和审美判断的创造性文化活动。

考点10 艺术批评的类型

在艺术批评史上出现过多种批评形态,主要都是围绕“客体世界”、“艺术家”、“艺术作品”、“读者(接受者)”等艺术活动要素进行的。

1、社会历史批评。社会历史批评立足于“客体世界”来评价艺术,强调艺术作品必然自觉或不自觉地打上这个社会历史生活的深刻反映程度以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力。如19世纪法国丹纳在其《艺术哲学》中从种族、环境和时代三要素出发,进行艺术批评。

2、心理学批评。心理学批评从创作主体——艺术家的精神世界入手来评价艺术。它既可以从艺术家的创作动机、创作中的心理活动来理解艺术作品,也可以从艺术作品中折射出的心理因素出发来反现艺术家的心理状态。如20世纪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运用精神分析方法来研究艺术现象和艺术作品。

3、文体批评。问题批评认为艺术作品本身是一个自足的整体,其意蕴和魅力需要从文本去寻求。尤其注重艺术作品的文本语言和物质媒介。如20世纪西方符号学强调对艺术作品本身或艺术符号的研究。

4、接受批评。接受批评模式强调从接受者的角度研究艺术活动,认为观众、听众和读者的接受过程才是艺术研究的中心所在。这种模式突出了接受者在鉴赏艺术作品过程中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如20世纪60年代出现在德国的以绕斯和伊赛尔为代表的接受美学强调从接受者的角度研究艺术作品和艺术史。

考点11 艺术批评的功能

(1) 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和阐释,评判其审美价值。

(2) 通过将批评的信息反馈给艺术家,对创作产生影响。

(3) 通过批评的开展,对艺术接受者的鉴赏活动予以影响和指导。

(4) 通过艺术批评,协调艺术与意识形态其他领域的关系,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考试提醒

学籍查询:3月初

微信公众号

考生交流群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微信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

在线咨询

APP
下载

联系微信
联系
微信
扫描
二维码
反馈
建议
回到
顶部
微信客服